马如铁在进行调度指挥作业。康 健 摄
夏夜凌晨,边陲小城满洲里夜幕沉沉。满洲里站指挥中心内灯火通明,马如铁坐镇调度台,忙着接听电话,井然有序地组织中欧班列开行。
马如铁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满洲里站运转车间二班值班站长。在满洲里站工作18年来,他因热爱而坚持,因使命而扎根,用心用情守护着国际物流通道畅通,彰显了国门之下铁路人的使命担当。
初心如铁意志坚
一眼望俄蒙,鸡鸣闻三国。作为中俄蒙经济走廊桥头堡的满洲里口岸,被称为“东亚之窗”。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满洲里口岸逐步由传统意义上的“尽头站”转变为中欧班列东部通道上的“节点站”。每年,大量木材、煤炭、化肥、汽车配件、设备器械等货物通过这里编解运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
自幼,马如铁听着长辈投身边疆的故事长大:1962年,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马如铁的祖父母放弃留校机会,到最偏远的地方去,扎根满洲里奉献一生。多年来,马如铁的父母坚守口岸,教育年少的马如铁“守护国门,匹夫有责”。
在“知铁”“爱铁”的熏陶中成长,马如铁的志向悄然萌芽。2004年,马如铁如愿来到满洲里站,成为运转车间东吊作业场的一名制动员。
马如铁的成长经历可以说是满洲里口岸发展的一个缩影。2004年以来,满洲里口岸多次进行扩能改造,新建了集装箱、原油等专业换装场,口岸接运、换装能力大幅提高。
口岸大接大换,东吊作业场忙忙碌碌。白天,头顶烈日与堆积如山的矿粉、煤炭为伴;夜晚,接取送车连轴作业。晚饭吃不上,喝口水都得挤时间,高强度的作业让他几度犹豫。
2005年的一个冬夜,马如铁跟着师傅张海鹏开展列车排风作业。“排风是制动员保障安全的关键一环。如果排风不彻底,或未按规排风,不仅影响作业效率,而且存在安全隐患。”马如铁走在前,不停地弯腰作业,拉紧车辆排风拉杆,摘开两头风管。师傅紧随其后,一边叮嘱,一边复检。“停!车辆没缓解!”跟在身后的张海鹏发现了问题。
当时,室外气温已降至-40°C。张海鹏双膝跪地,摘掉右手外层毛线手套,迅速将其套在风管口,紧接着,低头对着风管口做起“人工呼吸”。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直到确认制动状态转为缓解,他才缓缓抬起头。顷刻间,他嘴角边的皮被冰冷的风管生生粘掉一层。“这里是口岸,运转作业出现的丁点问题都可能影响国家形象!”张海鹏不顾疼痛,厉声训斥。马如铁羞愧难当,愣在原地说不出话来。
“一时一事,连着国家荣辱。一举一动,连着党的形象。一言一行,连着铁路信誉。”这堂思想政治教育课深深烙印在马如铁心里。他暗暗立志——当主人翁、尽主人责,扛起国门之下的“铁”担当。
从此,马如铁的身边总有“两件宝”,一本翻烂的作业指导书、一本笔记本,他学到哪儿,记到哪儿。一年冬运会战,他与工友准备去二机场挂车。当检查到第十节车辆时,发现人力制动机被冰雪凝滞无法破除。他迅速找来铁鞋,从车下闸链到车上脚踏扣,一点点地磕、敲、撬,保证了取车作业顺利进行和列车正点开行。
追求卓越擎使命
2006年,中国“俄罗斯年”活动带动中俄贸易快速增长,俄罗斯进口货物激增,远超满洲里站换装能力。“站场股道就像人的血管一样,一分钟都堵不得。我们始终在想办法让它保持顺畅。”马如铁说。平时一有空,他就拉着技术骨干陪他去换装场区,把作业流程、调车作业取送时间记录下来,然后仔细琢磨调车作业组织方案。为提升满洲里站换装能力,他提出了“在班列换装场区,宽准轨各由两个组负责”的方案,既保证了安全,又大大缩短了换装时间。
从制动员、连结员到调车长,再到值班站长,马如铁与口岸共同成长,见证了中欧班列的风笛在“一带一路”上无数次鸣响。
2013年,满洲里站迎来首趟中欧班列。“那年冬天,暴雪、大风接踵而至,把道岔、钢轨整个‘雪藏’,口岸接车及调车面临极大挑战。”调车长段忠言记忆道。身为共产党员的马如铁挺身而出,带领除雪队伍火线赶往岔区清除积雪,连续三天三夜未合眼,确保了口岸运输风雪无阻。
2016年12月,马如铁走上运转车间二班值班站长岗位。上任之初,正值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推进,满洲里口岸运量急剧攀升,中欧班列集中到达,但准轨出口货物却时常积压,影响运输秩序。
编组难、解体难、发车难、接车难、捣调难,马如铁带领业务骨干成立“特日调车组”,蹲在现场揣摩作业环节,反复调研推演。他们通过动态掌握中欧班列开行信息、合理调配机车运用等方式,有效提高了各环节调车效率。他还创新性地提出压缩交接班及每批取送车作业时间、增加备用换装线等建议,制定了中欧班列优先解体、优先配送、优先挂运、优先编组、优先开行“五优先措施”,在提升现场作业效率的同时疏通了堵塞环节,有力保证了中欧班列运输畅通。
“国门之下无小事,我们的一言一行、一钩一调,都要拿得起活,要体现出中国标准、中国效率。”马如铁说。
运转车间二班有97名职工,宽准轨11个调车组,12小时一个班次,最多接发列车30多列。为提高效率,马如铁加班加点搞培训,专门编制作业手册。这本册子从正常操作规程,一直到大风、雨、雪、雾天气时的作业注意事项及故障应急方案一应俱全。他每天从早到晚泡在调度台和职场,反复琢磨不同车型、箱量和天气情况下桥吊运行的最佳轨迹。他还建立严格的学习制度,把运转车间二班打造成学习型团队。在马如铁的督促下,行规、技规、站细、作业指导书这些规章制度,运转车间二班的伙计们如今早已烂熟于心。11个调车组,他一周就能走上一轮,全过程跟踪监控,一组一组发现问题,遇到安全薄弱人、安全薄弱点就重点对待,找到根源,一击见效。
自马如铁担任值班站长以来,他所带领的运转车间二班在全站安全周期最长、疏通口岸最好、攻坚能力最强。2021年,这个班组创下了连续十二个月“两违”信息最少的全站纪录。
言传身教做示范
“我将矢志不渝地把热血献给口岸畅通!”42岁的马如铁两鬓渐白,誓言铮铮。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满洲里站中欧班列运量不降反增,运行线路增加到19条,口岸日均办理车数达到1200辆。今年初,满洲里站实现进出境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5万列的新突破。如今,经满洲里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已占全国开行总量近三成。
料峭春寒中,疫情再袭满洲里,口岸疫情形势复杂。按照防疫要求,满洲里站对运转车间作业人员实行“30+14+7”的闭环管理工作模式。马如铁带领班组92名职工第一批进驻到封控作业区,一干就是两个大循环,前后将近90天连续工作在单位。
考验突袭而来,困难远超预期。最新防疫要求“管理人员不能前往作业现场指挥生产”,马如铁提前制订各项工作计划,用两部手机和对讲机与现场联络。大到运输组织、小到职工需求,马如铁每天接打电话上百通。今年的春节、元宵节和“五一”小长假,马如铁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他和同事24小时交接作战不停歇,最大限度缩短中欧班列在满洲里口岸的停留时间。“再难也要完成任务,我是值班站长,是第一责任人,我在阵地在!”马如铁说,“能保障口岸正常运转,能让中欧班列跑得顺畅,我们心里觉得值!”
前不久,满洲里站专门邀请职工家属到车站座谈交流,现场感受口岸铁路人的工作节奏。长期以来都对马如铁工作鼎力支持的妻子张洁,在座谈会现场竟泣不成声。她说自己从不后悔嫁给铁路口岸人,也理解支持丈夫的执着与坚守,她只是心疼女儿,从小到大缺少父亲的陪伴。当别的孩子在作文中滔滔不绝地讲述爸爸与自己玩耍的故事时,马如铁的女儿只能这样写:“我的爸爸总是很忙很忙,我没醒来的时候,爸爸上班去了。爸爸回家的时候,我又睡着了。”马如铁无数次心有歉疚地拉着妻子的手说:“闺女上大学之前,你管;上大学之后,我管!”
这些家事,马如铁悄悄藏在心底。中欧班列的调度指挥,他精益求精;二班的运转作业,他事无巨细;繁杂的疫情防控,他事必躬亲。在马如铁眼中,最要紧的事是带好队伍、培养新一代口岸接班人。他说:“每个职工都是一粒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无论多忙,每周他都会抽时间梳理总结自己在技术设备、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同时结合事故案例,为班组成员深入浅出地分析原因、厘清危害、教授方法。“安全说白了就是作业标准化、规范化,严格执行行规、技规、站细、作业指导书这些规章制度。”“违章再小也是大事,如果在你这儿卡住,国外会笑话你,人家会觉得不是我们开不进去,而是你们接不进来。我们口岸人说啥不能掉链子,来多少就得接多少!”这是马如铁常说的两句话。
在马如铁的倾囊相授下,班组比学赶超氛围越来越浓。如今,班组里20来名年轻人茁壮成长,迅速挑起口岸上量的担子。2019年,制动员刘福强还代表满洲里站参加了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第十五届职工技能竞赛,同时担任车间团支部书记,上升势头很足。
截至2022年4月30日,满洲里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5751列、发送货物149万标准箱。新时代、新丝路、新驼队,风展红旗依旧,如画口岸更美!
马如铁
中共党员,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满洲里站运转车间二班值班站长,曾获得火车头奖章、哈尔滨局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生产者等荣誉。
采访手记
重任在肩 使命必达
马如铁的家中摆放着两块奖牌——一块金闪闪的,是他的火车头奖章;一块银闪闪的,是1984年父亲获得的哈尔滨铁路局先进工作者奖牌。相同的火车头形象,雕刻时光,跨越时代,相映生辉,无声地诉说着两代人始终如一的付出与坚守。
重任在肩,使命必达。在马如铁心里,这份赓续传承的荣誉是责任、是使命、是信仰,不仅关乎小家的安稳与幸福,而且关乎国家的尊严与得失。赤子情怀承载时代重托,他将人生价值融入铁路发展,十八载砥砺奋进,足音铿锵。
是繁荣的中国,让华夏大地的每个人都走得更快;是希望的中国,让我们脚下的每一步,都是通往胜利的新里程。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就像马如铁那样,每一位国门之下的铁路人都重任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