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红站连结员岗位学员在师傅指导下,为列车放置铁鞋防溜。陶博 摄
贲红站是集二铁路与集通铁路的交会点,连接着大陆号、芦家村、曹不罕3个方向,是距离集宁站最近的“卫星枢纽站”。在这座草原小站,每一位职工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故事。
9月10日,北疆草原秋高气爽。笔者驱车沿集二铁路一路向北,向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贲红镇境内的贲红站进发。汽车行驶的右侧,是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集二铁路,它在晨光中伸展,如同一条巨龙,穿越草原,一路通往北疆草原之极北。
贲红站是集宁站管内的一座三等中间站,不仅是集二铁路与集通铁路的交会点,而且是集通铁路的起点,承载着重要的客货运业务和列车到发、会让任务。
历史上,集通铁路与集二铁路各有一个贲红站,它们分别位于不同的线路之上,见证了草原铁路的兴起与繁荣。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优化铁路网络布局、提高运输效率,两个贲红站在2018年底实现了合并。
49岁的贲红站站长袁清辉是这个站里最繁忙的人。他只要当班,就不停地在站线两端、运转室、值班室之间来回穿梭。
从事多年车务工作的他说:“咱们两个贲红站的合并,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而且优化了站场布局,是距离集宁站最近的‘卫星枢纽站’,咱贲红站要是堵了,那可是堵了两条动脉。”话语中,袁清辉满是自豪与信心。
如今的贲红站连接着大陆号、芦家村、曹不罕3个方向,日均接发列车数量高达84列,站内设施完备,共有11条到发线。站在贲红站的天桥之上,远眺那绵延不绝的铁路线,依旧能感受到昔日两个贲红站的风采在新站中的完美融合与升华。
在列尾作业室,51岁的高海兵在检查刚从列车上拆下来的列尾装置。他已经在贲红站工作了22年,每天要拎着近15公斤重的列尾装置和中继器在站场往返七八趟。
作为一位老车务,高海兵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介绍,列尾装置会在列车运行中自动向机车发送列车尾部的制动风管风压数据,确保在列车尾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仍然能安全运行。“列车尾部的数据精准,就是司机驾驶着货车驰骋万里的底气。”高海兵的话语间充满了自豪与骄傲。
贲红站不仅是铁路交通的枢纽,而且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它解决了集宁铁路枢纽地区的车辆保留问题,同时作为多工种、多场景的综合站,承担着集宁站非本部人才培养、输送以及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使命。
在贲红站,老职工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新职工则在师傅们的带领下,逐渐成长为铁路事业的新生力量。今年,贲红站迎来了16名应届毕业生,他们的加入为这座草原车站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车站的内勤助理岗位上,笔者见到了20岁的张宇,他胖乎乎的身材和乐观的性格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张宇喜欢唱歌,他说工作和音乐一样,都需要苦练基本功,下功夫才能做到精通。休班的时候,他会用音乐放松自己,“唱歌和工作是相通的,都需要用心去做,才能取得好效果”。
“在学校时,我们已经尽量去想象工作有多辛苦了,但是进了铁路干了调车,才发现比想象中还要辛苦得多。”在调车组,笔者遇到了22岁的任亚鑫和21岁的赵健,他们都是调车组的连结员,刚完成防溜作业,一进屋就拿起水杯灌了几口水,然后笑着说。
嘴上虽喊着累,但他俩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一有时间就追着师傅们请教。赵健说,刚入路时,他连使用的工具器械抱都抱不动,现在都能拎着七八公斤重的铁鞋和20多公斤重的防溜枕木来回穿梭在站场里了。
在这里,笔者深刻感受到了贲红站的活力与传承。草原铁路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的“幸福路”“致富路”,在贲红小站得到了具象的“缩影”。
汽车驶上归途,夕阳的余晖拉长了车站的剪影。回望这座车站,每一位职工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故事,他们或许平凡,或许不为人知,但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是草原铁路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