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田与陈宝箴的曾孙女陈小丛合影
位于博物馆内的陈宝箴的书房
陈宝箴世家博物馆占地面积2696平方米
陈宝箴世家博物馆每日客流量为几千人
三十多年前,他是一名普通的扳道工,一个人驻守在一个小站,“推开门便是坟地”,每天等待一列慢车经过。
三十多年后,他以个人力量建成了陈宝箴世家博物馆,将义宁陈氏的陈三立、陈师曾、陈寅恪等五位富有人文精神的文化巨人的家族史以实物的方式展示向世人,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忠诚使者。
坐在记者眼前的这位湘西汉子,虽然用了平静的语气讲述这段历程,但他讲述的内容却令在场的每一位动容……
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凤凰古城,人杰地灵,不仅孕育了古老而多元的文化,也是沈从文、黄永玉等文化名人的故乡。
雷雨田,1963年出生,湖南凤凰人,1983年参加铁路工作,在当时的古丈站当了一名扳道工,之后又调到了回龙站。回龙站位于山脚下,雷雨田每天的工作便是在唯一一列慢车经过之前检查道岔。寂寞的小站,成为他一个人的舞台。他琢磨着怎样把每天等待列车的时光填满。从小热爱传统文化的他从家里搬来了笔墨纸砚,走上自学国画的道路。严冬酷暑,不论条件多么艰苦,他始终不懈地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
凭着自己的坚持和艺术造诣的不断提高,雷雨田被调到了怀化客运段,负责列车广告的设计策划,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雷雨田还有一个爱好,便是收藏。上世纪80年代,收藏虽然在一定范围内暗潮涌动,但像凤凰这样的“边城”,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老物件”的价值所在。雷雨田以整理、抢救、保护和传承家乡文化为使命,着手收藏了与湘西历史文化有关的书画、历史文献、木雕、家具……他说他见不得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在他眼前流失和被摧毁。
今天看来,雷雨田的收藏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他人生最绚烂的光焰。
幸运之神驾临
日积月累,雷雨田在收藏方面有所成就。这时,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这么多有文化内涵的藏品,关起门来自己欣赏未免可惜。何不开一个私人博物馆,与更多的人交流、分享?
2001年,雷雨田在凤凰古城的沱江江畔买下了一个旧宅,准备将其当成自己的博物馆所在地。在重建过程中,雷雨田得知,自己买下的旧宅是清末曾任湖南巡抚的陈宝箴先生的故居。而陈宝箴世家有“一门三代四杰”“中国文化之贵族”之称,是中国近现代名人史上最耀眼的文化家族之一,也是《辞海》中唯一享有四个独立辞条的人才群体,主要成员有近代政治革新家、湖南第一师范创办人陈宝箴,近代诗坛泰斗陈三立,近现代著名画家陈师曾,著名诗人陈隆恪,一代史学宗师陈寅恪,著名编辑、诗人陈方恪,著名词人陈登恪,植物园学家陈封怀等十余人。
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积淀和传播使命的雷雨田隐约意识到,自己得到了一块宝地。凤凰古城已有了沈从文故居、黄永玉艺术博物馆,而培养出一批学界巨人的陈宝箴世家的文化工程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雷雨田萌生了要修复陈宝箴故居的想法。怀着对陈宝箴世家治学精神的崇敬之心,他越来越坚定地要把陈宝箴世家的文化传播得更远。为自己建收藏博物馆的事自然抛到了脑后。
从萌生重建陈宝箴世家博物馆想法的那一天开始,雷雨田开始了人生最艰辛的一段路程。
大舞台,独角戏
重建陈宝箴世家博物馆,是一项大工程。这对在怀化客运段工作的职工雷雨田来说,面临的困难如同一座巨大的山挡在面前,使他无法看到前面有没有路。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管前景如何,执著的雷雨田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步。
要将脑海中的图纸变为现实,雷雨田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怎样赢得信任。“要建陈宝箴世家博物馆,就凭你?”无数的质疑如同泼在他头上的一盆盆冷水。雷雨田回忆说,在开专家论证会时,工作人员只有他一个人:一个人将一箱箱矿泉水扛到会场、把会场中央的鲜花摆放好、为专家报销火车票……
胸怀使命的雷雨田坚持走自己的路。博物馆一砖一瓦、一桌一椅的摆放位置都达到了雷雨田要求的最高水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雷雨田的行为感动了陈宝箴的后裔们。2005年1月10日,陈宝箴的后裔们将流失了130年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陈家遗物集中用汽车送到了雷雨田重建的陈宝箴世家博物馆:陈宝箴上奏朝廷的奏章、出自徐悲鸿之手的陈三立画像、陈师曾的藏书、陈寅恪的遗墨……
扛起传播传统文化的大旗
2007年9月16日,“中国凤凰·陈宝箴世家”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雷雨田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他以个人力量重建了这座体现陈宝箴世家“爱国主义、民族气节、人文思想、治学精神”的古建群落,填补了凤凰清末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现在回过头来,雷雨田简直不能相信那时自己居然有那么大的能量。能量来源于传播传统文化的信念,而信念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它使人具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
如今,陈宝箴世家博物馆每日客流量为几千人,它已经为数十万参观者传递了陈宝箴世家的人文精神。
作为陈宝箴世家博物馆馆长的雷雨田,有了更多饱经风雨后的淡定与从容,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人与事。他说:“是铁路的多元文化氛围培养了我,小站的生活磨练了我。铁路职工之间那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始终催我奋进!”
评论 |
|